定时器的基本原理

Linux 0.11操作系统中的定时器是用于实现进程的睡眠和唤醒机制的重要组件。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数器来实现定时功能,当计数器的值达到设定的时间阈值时,会触发中断,从而执行中断处理程序,完成相应的任务。

在Linux 0.11操作系统中,定时器的中断源是IRQ 0,即系统时钟中断。系统时钟的中断频率通常为100Hz,即每10ms中断一次。Linux使用可编程中断控制器(PIC)的8259A芯片来实现中断控制,其中IRQ 0用于系统时钟中断。通过控制中断控制器的工作方式和设定时钟频率,可以实现定时器的功能。

定时器的初始化

1. 初始化8259A芯片,使其进入工作状态,同时屏蔽除IRQ 0外的其它中断源,确保系统时钟中断被触发。

2. 设定系统时钟的中断频率。系统时钟中断的频率会影响定时器的精度,通常设定为100Hz。

3. 设置中断向量表,将IRQ 0的中断处理函数指针指向自定义的系统时钟中断处理函数,以便在中断发生时调用相应的处理逻辑。

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

1. 定时器中断发生后,CPU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。

2. 中断处理程序会更新全局的系统滴答数ticks,记录系统从开机以来的时钟滴答数目。

void timer_interrupt(int irq, int dev_id, struct pt_regs *regs)
{
    // 更新全局的滴答数
    ticks++;
    // 执行调度函数
    schedule();
}

3. 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还可以执行其他的相关任务,如处理定时事件、清除过期的定时器等。

定时器的使用

1. 初始化定时器并设定时间阈值。Linux 0.11操作系统中使用全局变量timeout来记录当前进程的睡眠时间,通过设置timeout的值来设定进程的睡眠时间。

// 设定进程的睡眠时间
timeout = s * HZ;
// 进入等待状态
sleep_on(&wait_queue);

2. 进程在进入等待状态之后,定时器会不断递减timeout的值,直到计数器达到阈值,中断被触发,进程被唤醒。

void sleep_on(struct task_struct **p)
{
    // ...
    // 如果timeout大于0,则进程进入等待状态
    if (timeout > 0)
    {
        schedule(); // 调度其他进程执行
    }
    // ...
}

3. 唤醒进程。当定时器中断发生时,会执行唤醒函数wakeup(),根据等待队列中的进程状态,将相应的进程唤醒。

void wakeup(struct task_struct **p) {
    // ...
    // 将进程从等待队列中移除,唤醒进程
    if (*p)
    {
        (*p)->state = TASK_RUNNING;
        *p = NULL;
    }
    // ...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