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一条SQL插入跟更新执行流程以及日志系统原理
SQL插入与更新执行流程
插入和更新操作是SQL中常见的数据操作操作,下面将分别介绍插入和更新操作的流程。
插入操作执行流程:
1. 解析SQL语句:数据库首先会解析插入语句,确认表名、列名和插入的值等信息。
2. 检查表和列的存在:数据库会检查插入的表和列是否存在,并验证列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是否满足。
3. 执行事务:如果插入操作处于事务中,则数据库会开启事务,并记录操作的日志。
4. 分配内存空间:数据库会分配内存空间来存储插入的行数据。
5. 将数据写入磁盘:数据库将插入的数据写入到磁盘中的表文件中,保证数据的持久性。
6. 返回结果:数据库会返回插入操作的结果,通常是成功或失败。
更新操作执行流程:
1. 解析SQL语句:数据库会解析更新语句,确认表名、列名、更新的值和更新的条件等信息。
2. 执行条件判断:数据库会根据更新的条件判断哪些行满足更新条件。
3. 执行事务:如果更新操作处于事务中,则数据库会开启事务,并记录操作的日志。
4. 更新数据:对满足条件的行数据进行更新操作,更新指定的列数据。
5. 将数据写入磁盘:数据库将更新后的数据写入到磁盘中的表文件中,保证数据的持久性。
6. 返回结果:数据库会返回更新操作的结果,通常是成功或失败。
日志系统原理
日志系统在数据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用于记录数据库操作的过程和结果,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。下面将介绍日志系统的原理。
1. 日志记录:数据库在执行插入、更新和删除等操作时,会在日志中记录对应的操作类型、操作对象、操作时间和操作前后的数据等信息。
2. 事务日志:数据库会为每个事务开启一个独立的日志,将事务中的操作记录在日志中。如果事务提交,则将操作结果写入磁盘,如果事务回滚,则撤销操作。
3. 重做日志和撤销日志:数据库使用重做日志来保证事务的持久性,将事务的操作结果写入到磁盘中的表文件。同时,撤销日志用于回滚事务,将事务的操作撤销。
4. 恢复机制:当数据库发生断电或崩溃等异常情况时,通过读取日志中的操作记录,可以恢复数据库到异常发生前的状态。
5. 并发控制:日志系统也用于并发控制,记录事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,并为事务分配唯一的事务ID,用于解决事务间的并发冲突。
日志系统是数据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通过记录操作信息和恢复机制,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靠性。
猜您想看
-
如何设置 maven-compiler-plugin 编译 java 版本
1. 理解 m...
2023年07月21日 -
consumer数量变化会怎样
影响消费者数量...
2023年05月26日 -
Java对象中新生代进入老年代的方式有哪些
引言:在Jav...
2023年07月21日 -
为什么我的Steam帐户显示未验证的电话号码?
Steam是由...
2023年05月03日 -
Linux中vim如何搜索设置高亮
使用正则表达式...
2023年07月21日 -
hadoop-2.8.1如何编译
准备工作:在编...
2023年07月22日